分类: 发布

28 篇文章

你用大火断送了整个世界的人,就只是为了照亮伯利恒的早晨?
千古谜团终于解破,不容我们怀疑。 但……神啊! 宇宙间有亿万恒星,为什么你偏选上这颗? 你用大火断送了整个世界的人, 就只是为了照亮伯利恒的早晨?   **** 《星》是亚瑟·查尔斯·克拉克于1956年写的作品,时至今日读依然感到悲壮不已。 彼时恒星已经化为灰烬。亿万年前,太阳成为夺命判官,果断地定了这族类的死罪。 未来天文学家兼神父前来…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 成为更新的荒凉 ——艾米莉·狄金森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通过一个科学实验,探讨了智力提升对个体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起初实验在小白鼠阿尔吉侬身上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人类实验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于是,心地善良、学习意愿强的智力障碍者查理·高登成为最佳人选。 在进行智力手术前,查…
有光吧!于是,便有了光———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最后的问题》是阿西莫夫在1956年写就的科幻短篇。 阿西莫夫用短短一万字将灭世和创世、神和熵、科学和宗教、人和机器、一刹和永恒等深邃的概念巧妙结合, 甚至还预言了量子计算机,芯片,戴森球,玻尔兹曼大脑,”翘曲空间“旅行。 全篇都围绕着同一个问题展开: 熵是否可以逆转? 首先,需要明晰”熵“为何物。 熵(entropy)…
从《狩猎愉快》看蒸汽朋克,赛博狐妖,香港近代史与东方美学
我看的是《狩猎愉快》的电子书,篇幅不长,很快就读完了。 这本结合了聊斋志异,蒸汽朋克,机械狐妖,工业革命时期中国的殖民隐喻,以及各类东方科幻元素。 反正就是非常炫酷。据说这本还被爱死机翻拍了,是以动画的形式,画风比较像迪士尼版的花木兰。   1.《狩猎愉快》讲了啥 故事发生在类似古代中国的架空世界。主角小李是捕妖猎人的儿子,他跟随父亲一起…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自由、反战、博爱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是在1969年举行了四天的音乐节的大型纪录片,曾荣获翌年的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奖。在那个嬉皮当道,摇滚有理的年代,这一场高达四十万人参与的户外马拉松演唱会,汇集了当时最走红和最有影响力的流行乐团和个人轮番表演,台下尽情发挥无拘无束的时代气息。 **** 影片将持续四天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浓缩为三个半小时的乌托邦盛宴。20世纪60年代末…
火星特快 | 即便被迫赴死也要掌握生命的主动权
从过去到现在,很多科幻作品都成为对现实生活的预言。之前也想象过仿生人与人共处的情境,但没想到会引发诸如电影中描述的那么多社会问题。我想这也是科幻的意义所在:对一些未发生的问题提供一个实验性的场域,以便于在未来灾难真正发生前,预测并最小化危机。   总结了一些《火星特快》中新奇的片段:   上传人类意识的合成体 男主卡洛斯是一个合…
看完 The Substance 的简短评价
国庆那天去看了The Substance(译为《某种物质》或《完美物质》),令人不适又悲伤。原本以为是有关gender inequality电影,没想到如此炸裂。不能说不好,但我的评价是不如《芭比》。 电影讲述了曾经红极一时的好莱坞巨星伊丽莎白,无法面对自己老去的容颜,决定使用一种名为“完美物质”的黑市药物,透过注射药物的细胞复制物质,创造出更年轻…
趁生命气息逗留 | 来自远方,来自黄昏和清晨
“末日之后,人类灭绝,统领半个地球的AI弗洛斯特却想变成人。 它精通修辞语法,却读不懂一首最短的诗; 它分析一幅画的色彩、线条、风格,却猜不透画中少女的情绪; 它在晨昏分界处一遍遍观赏日出日落,却仍感受不到什么是美。 它孜孜不倦地学了亿万年,真正成为人时,只是感到无限的恐惧、寒冷。 他流下此生第一滴眼泪。” 《趁生命气息逗留》目前有两个版本的译文。…
评分之外
【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文学欣赏不分好坏】 最近的感悟是,许多我觉得写得不错的书评分并不高,反而立意平庸、套路感强的书备受推崇。只能说,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说我偏好什么内容前,先说那些让我难以阅读的作品。我难以沉浸于对细微情绪抽丝剥茧的描摹,优柔寡断理不清剪还乱的叙事,比如日本文学。我始终认为,当人面对困境时,应有的态度并非沉溺,而是反抗…
一个短篇:比帝国还要辽阔,还要缓慢
《比帝国还要辽阔,还要缓慢》选自厄休拉·勒古恩《寻获与失落》。 很久没有读到文笔那么细腻的科幻了,厄休拉·勒古恩的书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她的笔触热衷于描述人心深处的变化,描摹那些根植于心底的广阔世界。 令人最动容的是结尾的描述:“欧斯登纳入了那恐惧,接受那里恐惧,继而超越了它。它把自己毫无保留地交到了这异种生命手上,无条件地投降了,不留一丝邪念。他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