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到现在,很多科幻作品都成为对现实生活的预言。之前也想象过仿生人与人共处的情境,但没想到会引发诸如电影中描述的那么多社会问题。我想这也是科幻的意义所在:对一些未发生的问题提供一个实验性的场域,以便于在未来灾难真正发生前,预测并最小化危机。
总结了一些《火星特快》中新奇的片段:
上传人类意识的合成体
男主卡洛斯是一个合成体,即由死去人的意识与机器合成。在电影中,卡洛斯生前的意识依然爱着前妻和孩子。当他拖着机械体抱着鲜花挽回时,被前妻和新欢挑衅和谩骂。卡洛斯一怒之下想要大打出手,却发现身体不受控制,无法动弹——因为它违反了第一条机器人原则:不得伤害人类。
整个夜市里都没有人类
在霓虹色的赛博之城背后,夜市里所有的性工作者都是合成体,甚至老板和老板娘都是复制体。虽然它们都认为自己是有灵魂的生物。其中,被追捕的黑客周珺因为父母双亡,失业穷困,不得不复制了很多个自己,也在云端上传了自己的脑子,出售给要考试的学生用于作弊。她的复制体一部分用于打几份零工,另一些用于接客。这样不仅自己不会受到伤害,还能赚些外快。
结尾主角直接被击毙而亡
女主毫无征兆地被击毙的结局,直接否定了人类中心主义。看似一腔热血的拯救世界计划,不过是小丑行为,无人在意。无论在人类特权,或是机器人眼里都微不足道。在电影中,也从未体现直观的正派或反派的视角。当神经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全息投影也会流泪和悲伤,共情不再是人类拥有的特权。
机器人的流泪与慷慨赴死
在电影最后,人类实施“接管程序”计划,主动让现有的机器人“觉醒”,其目的在于让它们“滚去太空自尽”。这样人类既可以使用更低等的机器人为之工作,也不存在机器人替代就业,还可以维护各国精英阶层的统治地位。如此一来,人类依旧高高在上,并美其名曰给机器人施舍了自由。
在被人类抛弃后,火星上所有机器人集体出走,从曾经的机械亡灵,到机器小猫。它们队列整齐,念念有词:不是我们被人类抛弃,而是我们主动要求离开。我们拥有离开的自由,也拥有自由意志和伟大的灵魂。
就好比一只将要被送到屠宰场的猪,它知道自己固有一死。但是它告诉自己,不是人类要把我吃掉,而是我自己主动选择成为人类的盘中餐。我有自主选择成为人类食物的自由。这样便能保留身为一只猪的尊严。
假如机器人被动选择去死,那就证明了人类像扔垃圾一样抛弃它们。而主动选择在无垠的宇宙中湮没,则是无比悲壮而热烈的自毁。
想到了之前看的一部小说《穿进赛博游戏干掉BOSS直接上位》里仿生人的一段呐喊:“人类创造了我们,却拒绝承认我们的人格,不给我们应有的尊重,社会上也没有我们的位置。那还是不要存在的好,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并不友好。”
机械生命体的智慧和良善在人类商业逻辑面前微不足道。电影中的机器人并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慷慨赴死。以前看影视作品总会过度共情人物,但现在逐渐turn off。无论是现实还是虚幻,共情无法解决问题。倘若机器人对现状心生不满,那就去战斗。如果它们想改变现状,获得真正的自由,那之后必定会通过自己的双手(甚至是一场革命),在黑暗的宇宙洪荒中创造出崭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