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 The Substance 的简短评价
国庆那天去看了The Substance(译为《某种物质》或《完美物质》),令人不适又悲伤。原本以为是有关gender inequality电影,没想到如此炸裂。不能说不好,但我的评价是不如《芭比》。

电影讲述了曾经红极一时的好莱坞巨星伊丽莎白,无法面对自己老去的容颜,决定使用一种名为“完美物质”的黑市药物,透过注射药物的细胞复制物质,创造出更年轻、更好的另一个自己。但随着剂量的增大,她愈加享受年轻的身体,同时痛恨那个衰老而丑陋的真实自我。

但“完美物质”是相对的,伊丽莎白为了维持美貌,而违规使用药物。最终加速了真实自我的衰老,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怪物“。

全片围绕“服美役”展开,从被凝视的客体,到不可凝视的血淋淋的怪物。似乎这一切都在指向反男凝的立场,但也仅仅是点到为止,几乎没有提及结构性不平等。

影片以极其粗暴的方式展现了这一切。在前半段,女主以各种刁钻的镜头作为被凝视的客体和玩物;在后半段以血腥暴力的形式得以狂怒的反叛:

因“追求美貌”化身为一只血淋淋的怪物,胸从眼眶里掉落,拔掉早已脱落的耳朵和牙齿,各个器官都长在不应长在的地方,在最后复仇血洒整个纸醉金迷的大会场。

但我并没有被说服。虽然电影提及了所谓油腻的上司,审视身材的评委,种种由这些老白男组成凝视的主体。但电影对这类主体的批判极为克制。借用一段评价:足够恶心,但女性看到的是恐怖,男性看的是景观。

是何种原因让女性如此顺从“美”的规则,甚至不惜以注射三无产品为代价,不惜变成怪物为代价也要永葆青春(并非强制不“服美役”,而是凡事要有度)优越的外貌带来了名利,但为什么在拥有了外貌后,女主依然热衷于雌竞而不是追求事业权力呢?如果不“服美役”,女性的境遇会有何改变?

以及,观众为什么要嘲弄那个年老的怪物给自己涂口红?就如同嘲笑《芭比》里那个自诩美丽的老奶奶,这难道是一个笑点吗?

女主的自我毁灭以及最后悲剧的诞生,或许不在于她对永葆青春的狂热。毕竟追求美并没有错。而是在于,她已经完完全全地物化了自己,顺应社会的规则,将自己看作为一个被凝视的客体。于是,当她不满足作为一个客体的条件时,就会憎恨自己,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这还触及到了一个深刻的哲学内核:人性的自爱与自卑。自爱于她而言变得几乎不可能。因为她的“自我”已经被那个完美的他者所异化,被社会中的凝视所驯服。很可惜,电影也没有对这一点做更深入的探讨。

最后的血腥盛宴不是女主的报复,而是一个客体因无法满足他者驯服要求的无能狂怒,最后的落脚点依然是名利场的浮华和虚无。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