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归档: 2025 年

15 篇文章

商人,炼金术士与时间机器
不要为昨日的不幸叹息。过去已够不幸,不要再赔上今日的运道。       ———《羊皮卷》   读特德姜的《商人与炼金术士之门》时,总想起小时候睡前读的《一千零一夜》。 在《一千零一夜》里,有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惊险冒险,有辛巴达航海的奇幻旅程,还有神灯满足愿望的神奇经历。 那些故事是那样神秘和不可思议,令人向往。看似魔幻的故事背后,反映现…
《黑镜第七季》| 反乌托邦预言和暴烈的浪漫
S7有种暴烈的浪漫。相比前几季,设定更为大胆。但不再是冷峻的反乌托邦预言,而是将情感作为驱动力,化作无限的柔情,直指那鲜血淋漓的科技核心。   【以下内容可能有剧透】 <第一集: Common People> 设定:意识备份与脑机接口,资本剥削 看完的第一感受是资本主义将普通人剥削得一滴不剩。Amanda 和Mike 是一对恩爱夫妻,但A…
有光吧!于是,便有了光———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最后的问题》是阿西莫夫在1956年写就的科幻短篇。 阿西莫夫用短短一万字将灭世和创世、神和熵、科学和宗教、人和机器、一刹和永恒等深邃的概念巧妙结合, 甚至还预言了量子计算机,芯片,戴森球,玻尔兹曼大脑,”翘曲空间“旅行。 全篇都围绕着同一个问题展开: 熵是否可以逆转? 首先,需要明晰”熵“为何物。 熵(entropy)…
然而——神啊!你用大火断送了整个世界的人,就只是为了照亮伯利恒的早晨?
千古谜团终于解破,不容我们怀疑。 但……神啊! 宇宙间有亿万恒星,为什么你偏选上这颗? 你用大火断送了整个世界的人, 就只是为了照亮伯利恒的早晨?   **** 《星》是亚瑟·查尔斯·克拉克于1956年写的作品,时至今日读依然感到悲壮不已。 彼时恒星已经化为灰烬。亿万年前,太阳成为夺命判官,果断地定了这族类的死罪。 未来天文学家兼神父前来…
看完米奇17号
奉俊昊导演的新作。过去他的作品诸如《寄生虫》《雪国列车》,都在探讨阶级叙事,《米奇17号》(编号17)也不例外。不过《米奇17号》把太多元素放进来了,诸如克隆人,殖民隐喻,LGBT,异星生存,黑色幽默,阶层差异,外星生物,甚至还有拙劣的川普模仿秀。各个部分都很割裂,每个元素都没有说深说清楚。   论外星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比不上《降临》;论克隆人伦理…
末日之后:猫猫的奇幻漂流
人唯一的选择是向世界展现真实的自我, 并全然接纳由此而来的真实体验与感受。   **** 影片讲述洪水淹没世界,猫猫爬上了一艘帆船,由此开启了一段非凡的旅程。 在旅途中,它先后邂逅了水豚、狗狗、狐猴、蛇鹫等动物。 性格迥异的它们从彼此看不顺眼到并肩作战,共同面对汹涌的大海和重重困难。 作为末日公路片爱好者,看完《猫猫的奇幻漂流》后感觉身心…
超光速时光机会终结历史和创伤吗?
"现如今,我们最好的望远镜能够看见130亿年前的过去。如果把这样一座望远镜绑在火箭上,以超光速发射到地球以外——并且令望远镜对准地球方向,那么你将看到人类的历史以逆时顺序在眼前展开。有关地球上一切往事的影像,像一个不断膨胀的光球,以地球为球心向四面八方绽放开来。你向太空里走多远,就能看到多久的过去。 在这里,你能看见查尔斯王子哭丧的脸,那是香港回归…
之前读过的书 | 从集体记忆到历史叙事
1.悠悠岁月  安妮·埃尔诺 著 喜欢这种“无人称”自传叙述方式,仿佛看到跨越60年生机勃勃的法国。安妮埃尔诺保留了某种集体记忆,即通过个体的记忆反映时代的演变,并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集体记忆的确冲击力很大)。过去不属于自己,一切都会消失。但我们拥有对过去的感受和经验,这就足够了。 2.少年来了 韩江 著 韩江用多人称叙事法和非线性叙事记录那段历史…
规则范式下的解构者
“文化资本在暴力面前不过是精致的瓷器。” 起初,我以为申公豹是电影中的大反派,是他破坏哪吒与敖丙化人形,才引发后续的灾难。 然而,随着剧情推进,申公豹形象愈加立体。他并非为了报复而屠城,而是智商在线、甚至愿意牺牲自己拯救他人的角色。“人心中的偏见是一座大山”,五年前的箭正中眉心。 申公豹的悲剧在于,他努力修炼千年,天天早起练功,卷过所有的阐教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