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伊扬•蒂赫去参加第八届未来学大会,讨论如何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难题,不料却误服致幻药物,穿越到一个未来幻象中。那里的人们消灭了贫穷与疾病,平安喜乐地生活着,可蒂赫却始终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01 致幻剂的过度利用
这本书里提到的“致幻剂”,跟《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里的“基皮”的概念相似。《仿生人》一书中的人物要调节情绪,可以用情绪调节器,想要什么情绪就把机器拨到那一挡;而《未来学大会》中甚至简化成吃药,想要什么情绪吃个相关药丸就行。当难过时,吃个开心情绪药丸;当无聊时,吃个刺激狂妄的药丸。
听起来貌似还不错,如此便不会有太多烦恼了。事实上却相反。当一切情绪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和转变,人的多巴胺阈值会升高,也就更难获得快乐,从而陷入无止境的空虚中去。毕竟,只要是个人,就都会有欲望。当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就会痛苦。而致幻剂让人的欲望在刹那间达到巅峰,随之而来的必定是痛苦,这毫无疑问。人都是这样的,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的欲望过多,就像没有人会觉得钱太多一样。致幻剂的过度使用看似解决人类的情绪问题,实则导致了更多的新问题。一项新技术的发明必定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例如,在现代社会,如果某人坚信周围人都是虚假的,可能会被认为是精神有问题;但在未来世界,作者描述道,如果一个人觉得世界是真实的,那么才会被认为有精神问题,因为那个世界的一切都是虚假的。
当一切都触手可得,人真的会没有烦恼吗?不可能的,永远不可能,问题会层出不穷。奇奇怪怪的问题,虚妄的想法和念头永无止境。当然,办法总比问题多,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
02 如果真相不能更改,至少可以掩盖
在层层幻觉中是否有必要醒来目睹周遭的荒凉,如何检验自己处于究极清醒或仍置身第N层幻境,当然更可怕的是。这一切或许并非被害妄想,而是出于自愿的选择。
从八九十年代的全球变暖引发全世界的惶恐不安,到现在几乎无人相提;去年的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国人皆知,可欧美舆论充耳不闻;上个世纪的某国血液丑闻,让几万人感染艾滋,至今三千人死亡现在才曝光。
舆论是可以操控的。或许我们不知道的,或令我们震惊的事件还有很多。只是主体为了让我们得到安全的庇护,并基于人道主义的行为,而选择了隐瞒。于是,人类生活在一个舒适的乌托邦幻象之中。
03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2018年世界科幻大会上有一个论坛对科幻中的乌托邦做了讨论,其中一个话题是:
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乌托邦还是反乌托邦里?
参与争论的一方认为,现在的智能手机和网络这么发达,生活这么方便,大多数问题动动手指就能解决,当然是乌托邦,为什么要把现在当作反乌托邦?但除了生活方便舒适与否,还有一个指标是人和人之间能不能平等,有没有严重的剥削压迫存在。如果你自己觉得舒适方便,但那都只是被统治阶级制造出来的幻觉呢?就像《美丽新世界》所描述的那样。你感到自己舒适自由,但那不过是统治阶层制造的幻觉,你是被迫的被剥削的舒适,甚至是心甘情愿地受骗,但又有谁会在意这一点呢?
刘慈欣曾说人类技术发达之后,人类可能会主动沉浸于技术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失去探索拓展外太空的雄心壮志。本书所想象的类似行为,却是不得已而为之:人口爆炸导致人均资源匮乏,只好把每个人沉浸到虚假的幻象中去,让人们在幻境中享受宽裕自由的生活。现在看来,作者想象的未来危机并未全部发生(比如人口爆炸,资源匮乏,核战争等)人类在发展虚拟科技的同时也在探索着宇宙,我们的征途依然是星辰大海。
对于未来的发展,我既不秉持乐观,也不秉持悲观的态度。毕竟,无论是哪种结果,我们都要勇敢地面对。最重要的是,自ChatGPT诞生以来,我们已跨越了奇点,站在一个崭新的时代,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我们何其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