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光速时光机会终结历史和创伤吗?

“现如今,我们最好的望远镜能够看见130亿年前的过去。如果把这样一座望远镜绑在火箭上,以超光速发射到地球以外——并且令望远镜对准地球方向,那么你将看到人类的历史以逆时顺序在眼前展开。有关地球上一切往事的影像,像一个不断膨胀的光球,以地球为球心向四面八方绽放开来。你向太空里走多远,就能看到多久的过去。

在这里,你能看见查尔斯王子哭丧的脸,那是香港回归中国的那一天。在这里,你能看见密苏里战舰,日本人正向美军宣告无条件投降。在那儿,丰臣秀吉的铁蹄第一次踏上朝鲜国土;又或者那儿,紫式部刚刚写完《源氏物语》第一章。继续前进,你将会看到人类文明的开端,甚至上古之前。

但过去转瞬即逝。光子进入镜头,撞击在成像表面上,如你的视网膜、或者一张胶片,或者数码传感器。然后它们耗散了,止步了,永远消失了。如果你一不留心,错失了某一瞬间,就再也无法追上前去把它抓回来。那一瞬间就这样被从宇宙中抹去,永不复返。”

——《终结历史之人》刘宇昆

 

《终结历史之人》(The Man Who Ended History) 讲述了时光机发明使人们能回到过去,亲眼目睹历史事件。由于过程会消耗掉记录,因此只能从同一视角见证一次。桐野博士和她的丈夫魏博士将注意力集中在二战期间731部队的暴行上。他们希望目击者能够打击否认历史者,揭露战争罪行。然而,中日之间以及美国政治却开始展开他们的博弈。

作者刘宇昆(Ken Liu,肯刘)是华裔美国科幻作家,以深邃的哲学洞察和细腻的文风而著称。之前也写过他的作品,比如《狩猎愉快》,《奇点遗民》和《万神殿》。在这部作品中,科技突破与历史创伤相碰撞,过去的历史叙事也由此变得更加复杂。

 

*

本来超光速时光机的部分是放在文末,但感觉这一部分更有趣,所以提前了。我觉得粒子时光机对历史的重放很有建设性,前提是超光速,否则追赶不上逝去的历史(光子远去)。《终结历史之人》将立意放在承认不堪历史的格局上,但我觉得粒子时光机可以在更宏观的角度上体现对宇宙的震撼。

现代社会的时间观念是线性的——即时间是不可逆转的、过去与未来之间的界限清晰可辨。我们依赖这一框架构建社会秩序、制定法律、推动科技进步。

假如我们可以自由地穿梭于时间维度之间,那么时间的“线性”概念便会崩溃,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个多维、复杂的时空网络,甚至我们能够回溯过去,阻止自己出生(”祖父悖论”)。

这种时空网络超越了我们对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传统理解。长久以来,人们对失控,未知,不确定性的事物感到恐惧。时光机的出现能够粉碎这种恐惧。每一次对过去的触摸,对未来的试探,都会反过来改变“现在”。

但是,如果一切都可以重塑,那那些看似“已定”的历史事件,其价值与意义又如何界定?甚至,如果人类依赖时间旅行纠正过去,世界将变成一个完美的乌托邦,反而限制了普通人的自由,从而陷入无休止的自我重建与历史轮回中,最终无法前行。

比如《永恒的终结》就讲述了一个名为“永恒”的组织,成员可以回溯历史,修正关键事件以防止灾难,确保社会稳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度修正历史以确保人类的安稳虽然杜绝了未来(可预见的)的大规模核战争,但也限制了人类在核物理和探索太空方面的发展。几百年后,缺失了外太空探险精神的人类就在与外星文明的竞争中落败了。

不过历史的脚步不会因时空旅行而改变,因为历史拒绝如果。《星际穿越》里有一句话:”时间可以拉伸,也可以压缩,但无法改变过去。改变过去也得不到真正的未来。”而且人类也只有经历巨大的苦难才会吸取教训,如果规避了未来所有的灾难,那我们将无法吸取到现在和未来的教训。

 

*

在书中,时光机是基于桐野博士提出的玻姆-桐野粒子理论(Bohm-Kirino particle theory)构建的。通过时光机,魏博士亲眼目睹了那些惨绝人寰的人体实验。然而,每次观察都会破坏那些促成观察的粒子,从而对未来产生影响。

毕竟,只要有一点点钱,有合适的设备,任何人都能消除特定时代、特定地点的玻姆-桐野粒子,使后来者再也无法亲身经历那些事件。尽管并非出自本意,但魏博士的确创造了一种足以永远终结历史的技术。我来,我见过,之后没有人能够再见。这未免有些疯狂。

因此,很多人怀疑当年731部队的真实性。他们刻板印象地认为中国人天天吃狗肉,遭受这类暴行是报应。每当有国家想支持魏博士,以此来展现本国的历史和文化,但最后总会因不愿承认自己的黑历史而退缩:

“一些原本支持魏的国家,也在逐渐看清其可能引发的后果之后陷入疑虑: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对法兰西而言,那是“二战”的维希傀儡政府;对中国来说,那时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对不列颠,那是日不落帝国崛起背后的种族灭绝。”

每当我们讲述一个罪孽深重的故事,譬如奥斯维辛,譬如平房,总会有反对的势力跳出来,攻讦、诋毁、让我们闭嘴,让我们忘却。历史之所以艰难,正是因为真实是多么娇弱,而反对派们总有办法将“本故事纯属虚构”的标签贴在真实的额头上。

到最后,全世界没有人支持魏博士,他也因此失去了教职的评选。他的恩师兼好友称他是”政治宣传的工具”,死亡恐吓和骚扰电话天天都有。他本想令那天大的冤情公之于众,唤起的却只有否认、仇恨与沉默。

于是,魏博士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屈辱。在某个夜里,他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就像当年写作《南京大屠杀》的华裔作家张纯如那样。历史需要真相,但或许政治不需要。魏博士终结了历史,也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

埃文·魏博士是一位专门研究古典日本的美籍华裔历史学家,他的妻子桐野博士是一位日裔美国实验物理学家。魏博士决心利用妻子发明的时光机来揭示历史真相,揭露731部队犯下的暴行。他终身执着于此,生命也为此而终结。 

然而命运无常,他的妻子桐野是一名日本人。她终身都坚守着一个秘密:她的祖父是当年731部队病理学研究部主管,曾亲手端着血淋淋的头骨,并引以为豪地说:“很新鲜,好得很。”桐野从来没有告诉过魏她外祖父的事。她曾为自己是日本人为耻,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外祖父为耻。

“自从做了美国人后,常听到人们说,美利坚是要你把一切过去都抛到身后的。这话我一直弄不懂。过去如何能抛得掉呢?除非你把这一身皮囊一起抛掉。埃文执着于挖掘过去,执着于为死去的人代言,执着于修补他们的故事。这些执着成为了埃文的一部分,我所爱的埃文。同样的,我的外祖父亦成为了我的一部分,母亲与我,连同我的子孙后代,外祖父举起手术刀时,念的是我们的名字。我身上流着他的血,血里有他的罪,也有那些我曾引以为荣的悠久传统,那是伟人的血,亦是肮脏的,魔鬼的血。”

但如今埃文离去了,桐野才追悔莫及。他本可以知道他妻子的一切的,那同样也是她的故事。埃文死时,依旧相信发掘出的故事越多,人们便会越发怀疑他们所相信的真实。但他错了。真相并非如此柔弱,不会因为否认的声音而受损——而如果人们将真正的故事隐藏起来不吐一字,才会真正让真相死去。

仰望夜空,历史之光依旧在群星中闪烁,那最后一个死于平房的受难者,那最后一辆抵达奥斯维辛的火车,那最后一个被驱赶出佐治亚州的彻罗基土著。那些遥远星辰上的居民,如果他们在看,终将会在某个时刻看见那些以光速向他们涌去的瞬间。

每一分,每一秒,当我们行走在地球上,那些星空深处的眼睛正凝视着我们,将是非黑白看得清清楚楚。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去把事情做对。

 

—-

 

全篇阅读下来感觉美国华裔写作圈自成生态。海外作家喜欢运用多视角讲述一个故事。我一开始并不习惯这种写作风格。因为平常看的题材都是第三人称,全篇读下来一路畅通。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适应肯刘的多视角叙事。不同的视角揭示了历史的多重层次与复杂性,呈现出不同的人性面貌。

从埃文·魏,桐野,到曾经参与731部队暴行的刽子手,再到与时光机项目有关的各阶层人物,以及各国网友的评价。这样的叙事不局限于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描述当时时代每个平凡的小人物。读者可以在角色间的切换中感受到更为丰富的情感与背景。

此外,我并没有写太多书中有关这段历史的详细部分,即使作者已经写的较为含蓄隐晦了。借用一段奥斯维辛集中营墙壁上用指甲刻下的一段话,或许可以表达当时731部队试验受害者的绝望:”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他应当祈求我的原谅。”

(2017年8月13日,日本放送協會(NHK)播放纪录片《731部队的真相:精英医者与人体实验》,首次公布了731部隊認罪的錄音資料,并指责多名日本医学界权威专家涉入了731部队人体实验。)

 

参考资料:

731部队-维基百科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13501217-the-man-who-ended-history

https://www.bilibili.com/opus/703521265317576790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