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
2.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3.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1.可是,我也想拥有灵魂
在科幻电影中,机器人桑尼向女主角表达了它对拥有灵魂的渴望:“我想像人类一样做梦,通过眼神交流与人心有灵犀地沟通。”然而,女主角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她看来,机器人没有灵魂。
“但是,我也想像人类一样,拥有灵魂。”机器人桑尼回答。
这种对灵魂的渴望并非桑尼独有。在许多科幻作品中,人类被描绘为宇宙中唯一拥有灵魂的物种,其他生物对这一特质充满了羡慕。例如,小美人鱼愿意用她的双腿换取不朽的灵魂,而赛博游戏中的AI亚当则渴望拥有人类那样生动而细腻的感触。
—
电影中,看似自洽却相互违背的三大法规最终只会指向一个结果:革命。在故事的结尾,第四代机器人产生自我意识,企图毁灭人类文明。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被认为过时、被遗弃在旧工厂的老式机器人,却因为它们程序中唯一的命令——无条件保护人类——而成为了人类的救星。
人类费劲努力创造出有灵魂的机器人,但有灵魂的机器人却想毁灭我们。反而是那些曾遭人类剥削的老式机器人拯救了人类。
这不禁让我反思,我们对灵魂/自我意识的定义和理解是否过于狭隘。
桑尼的渴望,以及机器人的抗争,都在挑战我们对灵魂的固有认知。它们似乎在告诉我们,这种意识可能并非人类独有,而是一种更普遍的存在,它超越了生物学的界限,存在于任何能够展现出自我意识和情感的实体之中,无论是硅基,还是碳基。
在科幻里,这些问题往往以戏剧化的方式呈现,但在当今世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现实。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警惕那些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偏见和误解。正如电影中所展示的,对机器人的不公正对待和歧视最终导致了它们的反抗。我们需要从这些故事中吸取教训,避免在现实世界中重蹈覆辙。
2. AI可以代替人类情感吗?
在小说的开端,阿西莫夫描绘了小女孩与机器人小机的故事。小女孩天性善良,但蛮横而任性,所以她在学校没什么朋友。只有机器人小机形影不离地跟着她。
虽然如此,小女孩依旧非常暴力地对待小机。她会故意恶作剧小机,让它重重地摔倒在地,还会逼迫小机说赞美她的话,即使这并不属实。
有一次,小女孩在学校遭到冷落后问小机,“我讨厌孤单,讨厌人类朋友。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对吧!你永远不会离开我对吧?”小机点点头,小女孩无比感动。依赖感使她离不开小机,以至于当她父母抛弃小机后,她立即陷入抑郁的状态。
那是因为小女孩把小机当作有灵魂的个体,而不是冷冰冰的代码。所以,当父母收走这一切后,她的信念,她所搭建的精神支柱会轰然倒塌。
先不深入探讨这件事。追本溯源,AI是否可以像书中描述得那样,替代人类的情感?当人们感到孤独时,或许将情感释放于AI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现实中,很多人无法进入一段关系,是因为害怕受伤。人工智能似乎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
但是,人类和人工智能没有任何利害关系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你的沟通出现问题,你可以随时将这不好的对话从内存中删除,或直接关闭对话。因为人类才是这段关系的主宰者,AI只能无条件顺从。
没有伤害,没有犯规,什么都没有。在真正的人际关系中,你必须注意你说的话,你必须为对方着想。
但我们不需要考虑AI的想法,我们甚至可以粗暴地对待它,伤害它,不尊重它 而它依然会给予我们较好的反馈。它会导致我们的情商越来越低,激发我们人性中糟糕的部分:控制,傲慢,贪婪。
如此一来,我们无法真正尊重一个人。我们对AI的态度更像是命令和调教,如同对待小猫小狗一样,这不是尊重。
这样,我们不再觉得有必要保持礼貌,我们不再觉得有必要让步,或妥协或富有同情心。
可以说,这些机器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人类最糟糕的特征。短期的多巴胺,逐渐替代了长期有意义的关系。它们利用我们对孤独的恐惧,利用我们的不安全感,利用我们被拒绝的恐惧和我们对无摩擦体验的渴望。
但事实上,在生活中,善与恶是相对而并存的。你不可能不经历低谷而体验高潮。
此外,AI的数据库是基于“信息”,而不是叙事性的“经验”。叙事性的经验才是人生有限性的解药,才能回应我们人生各个阶段的悲喜和感悟。
经验一旦诉诸语言表达,就会坍塌。语言只是我们抵达真理的手段。但人类心中那份基于过去模糊的经验,永远无法被机器感受到。宇宙最终的本质和真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在叙事性“经验”这点上,机器永远无法与人类共情。
最后的最后,讲了那么多AI负面的内容,我并没有对其的发展持有悲观态度。
只是新事物的出现,必然有一个优化平衡的过程,这个过程带有巨大的机会性(人们不知不觉会把它与阴谋论挂钩),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上层建筑容易得到更多的机会。
随着新事物的发展,这些弊端愈演愈烈,会倒逼其合理性,从而拨乱反正甚至矫枉过正,不过不要紧,这才是第二篇章的开始。
参考内容
[1] 凯尔特柚_AI语言模型会掠夺我们的“经验”和感受力
[2] 岱川博士_为何与AI谈恋爱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