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视监平行世界的自己后引发的后果
人总在面对诸多选择时感到焦虑,生怕走错道路,又好奇另一条路的风景。

《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选自特德姜的小说集《呼吸》。通过“棱镜”科幻设定,这本书将选择焦虑推向了极致。

故事中的“棱镜”设备让人们窥见自己在平行宇宙中的不同选择及其后果。

如果人能够看到未选择的路,是否真的会感到释然?还是更加焦虑?

 

1.棱镜

棱镜的理论基础源于量子力学,它通过量子测量创建了两条平行的时间线,允许人们在这两条时间线之间传输信息。

然而,棱镜并非万能。每次信息传输都会消耗有限的资源,一旦资源耗尽,两条时间线便无法再通信。

这意味着,我们无法永远保持所有可能性,最终必须做出取舍。

棱镜的出现,带来前所未有的哲学和伦理问题。主角们通过棱镜观察其他版本的自己,结果却陷入更深的焦虑。

特蕾莎在棱镜上瘾互助小组中坦言,她害怕看到平行世界中的自己与前男友结婚,并过得幸福美满,因为这意味着她现实中选择与他分手是错误的。

莱尔则因为看到平行世界中的自己事业有成、爱情美满,而感到嫉妒与失落,因为他现在是个刚被开除的小职员。

 

2.未选择的路

人们在棱镜中一旦看到平行世界中的自己过得更好,便会质疑当初自己的选择。

然而,书中丹娜的故事揭示了更深层的真相:无论如何选择,某些命运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在某次派对前夕,丹娜和闺蜜文妮莎偷藏的兴奋剂被发现。为了保全自己毕业,丹娜说这些都是文妮莎干的,与自己没关系。

最后文妮莎惨遭处分。离开学校后,文妮莎吸毒打架坐牢。出于愧疚,每次文妮莎向她借钱,丹娜都会给。因为丹娜觉得文妮莎的堕落是她造成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当丹娜打开棱镜,她惊奇地发现,无论当年自己保全文妮莎,替她承担罪名,还是保持沉默,在千千万万条平行世界支线里,文妮莎都走上一条不归路。

不管丹娜怎么做,文妮莎都把生活过得一团糟。因此,决定我们人生永远不是某个瞬间,而是在千千万万个瞬间里起心动念的选择。正如书中写道:

每次你表现得慷慨大度,你都是在塑造一个下次更有可能慷慨大度的人,这很重要。你改变的不仅是你在这条分支里的行为:你是在给将来产生的所有分支中的自己打预防针。通过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你是在确保从此以后一个更好的你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分支里。

 

3.命运与选择的意义

曾以为命运真的会在转念之间瞬息万变,可现在却觉得未必。

人们总认为,所有的选择都具有偶然性,常常因为偶然的选择而错过机遇。如果当时没那么快下定论,结果肯定会不一样。

但看到后面,才猛然发觉,原来很多人反复都在同一个认知错误里栽跟头。很多时候,从小到大遇到的困境都是相似的。

命运总会让人们经历相同的事,反复抛出类似的课题,直到人们做出新的回应,才算是彻底跨越这一关卡。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的选择貌似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但不绝对)。棱镜成瘾的实质是“未能及时理解创伤性事件的重复侵入”。

倘若丹娜带着现在的记忆坐时光机回到童年,修正当时的决定,也不会改变文妮莎的命运。

如果文妮莎不彻底改变认知或性格的话,她将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未来的困境里重蹈覆辙。

正如作家史铁生所言:“如果你站在童年的位置瞻望未来,你会说你前途未卜,但要是你站在终点,看到你生命的轨迹,你看到的只有一条路,你就只能看到一条命定之路。”

 

4.关于平行世界题材

阿德勒曾说:“我们不是被过去的经历所决定,而是被我们对这些经历的解释所决定。” 其他平行世界的故事也体现了这一主题。

比如《人生副本》:放弃科研梦想的咸鱼男主魂穿成为学术大佬的自己,却发现一切都跟自己想的不一样。

又如《彗星来的那一夜》:因为地磁场混乱,无数平行世界的自己集结在同一星球,最后自己互相残杀。

以及特德姜的另一部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外星生物“七肢桶”拥有感知“非线性时间观”能力。如果知道注定悲剧的结局,是否还有勇气面对过程?

挺有趣的。虽然都讲述了不同的故事,但是最后的道理殊途同归:

平行世界里千千万万中选择,每个自我在路上看到的风景不同,但内核却无比相似。

而特德姜的答案藏在棱镜熄灭的微光里:“当你停止比较,深渊就成了星空。”曾以为错过的可能性,早已悄然以另一种形式流入生命。

 

当主角意识到失败在无数分支中仍不可避免,反而能挣脱对‘完美选择’的执念。

只有失败了,才会开始质疑社会规训的成功标准,不再按照同质化的模版量化自己,意识到人人平等,从此不再自我客体化,也不会物化他人,更不会因为平行世界的自己过得更好而焦虑。

此时,生命的探索才真正开始。

 

***

以前总将科幻作为通过重构时间感知来消解宿命论焦虑的手段。科幻的意义从来不是教人预测未来,而是教人自省。

科幻用“不现实”的设定,揭示最现实的真相;用“不可能”的故事,启发对“可能”的思考;用天马行空的想象,映照出人类最深的恐惧、欲望和困惑。

从神创论、机械决定论、外星文明再到量子多重平行宇宙,无数次穿越,让我们在安全距离之外审视自己,在小说中经历无数种可能,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世界,面对未来。

《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讲述如何面对过去错误的选择。其结论是,人的命运由无数个起心动念的选择决定,“通过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你是在确保从此以后一个更好的你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分支里”,并不会因为在某条支线里的不同选择而过得更好,本质上殊途同归。

我曾试图剖析错误选择背后的逻辑,想构建出某种完美理论来为其开脱。从认知错误,写到同质化地狱,再到历史创伤的循环重复。但不管怎么解构,都无法说服自己,甚至对这本书里的观点感到困惑。

之前觉得没有写清楚,所以一直没发。但写到这里,突然意识到,面对未曾选择的那条路,或许最好的方法不是用理论说服,而是“愿赌服输”的强大心态。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清。即使有短暂的失意和落寞,但总有一天会再度冲上云霄。请继续向着目标一路狂奔。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