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被欺凌的少女Maddie,某天她在网上得到神秘的帮助,而她很快发现对方原来是已故的父亲David。David的脑部被扫描及上传到云端,使他成功新物种Uploaded Intelligence的第一例,但他的存在也即将引发一场新型的世界大战。
诚然,两者皆有其利弊。对于守旧派而言,三维的人类寿命有限,且会耗费大量的能源,使自然资源加速耗尽;对于创新派而言,数据层面的永生是真正永生吗?在那个虚拟的极乐乌托邦里,没有任何苦痛,难道就会有快乐吗?没有痛苦,谈何快乐。正是苦难造就了幸福。
正如作家史铁生所言:设若智慧的悟性可以引领我们去找到救赎之路,难道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这样的智慧和悟性吗?
这一思想与刘宇昆另一部科幻小说《奇点遗民》极为相似。对于死亡与永生,他显然更倾向前者:他们以为可以逃脱死亡,然而为了虚拟世界而抛弃真实世界,他们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便已死了。只有罪孽存在。度量生命意义的方式正是死亡本身。
或许的确是这样的,生命的真谛在于艰难生活中的那种真实:人与人之间尽管无法完全理解却又对亲密情感的不断追求,以及肉体遭受的苦痛折磨。正是不可避免的死亡造就了人类。个体有限的生命让行为拥有意义。我们的死亡是给后代腾地方,每个人在后代身上延续,这才是真正唯一的永垂不朽。
倘若大多数人都成为了上传意识的“虚拟活死人”,那么这个世界将陷入极大的不平等。地球与虚拟世界将会发生战争,正如第一季描述的那样。
当然,这一切在现在都是假设。我坚信,总有一天,虚拟人也能够与人类感同身受,感受痛苦,悲伤,而不仅仅是虚无的快乐。并且,我们也不能阻止时代进步的脚步。当今时代人工智能的雪球越滚越大,我们无法阻止,也不能阻止技术的发展。我们只能努力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就像围棋,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一步是最优解。但我们可以让计算机随机下很多盘棋,然后看他在不同步数的结果中,哪一些赢得多,哪一些赢得少。然后计算机自己模拟下围棋的结果,再统计下数值,就知道每一步棋是好是坏。
《万神殿》中女主Maddie所创造的戴森球,也类似monte carlo simulation. 戴森球是一个巨大的模拟宇宙,Maddie通过在不同时空中模拟不同的人生可能,最终选择了她认为最好的一个人生。
在最后的最后,Maddie跨越了几千个世纪,在数以千计的时空中,再次与男主Caspien相聚,他们没有选择以成年人的身份继续相爱。而是回到了他们所认为最美好的年纪:初中,他们彼此初遇的时候。他们选择在那个年纪重写并体悟人生,由此不断往复。
或许正如无数科幻电影中所描述的,其实存在更神秘更高维度的未知生物在暗中操控着我们。
与祂们相比,我们可能不过就是计算机中的代码,是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而未知生物的上面,一定还有更未知更厉害的生物,无穷大无穷小,无限循环。
这便代表着,我们的人生不过是个定数,我们的出身或许决定了我们一生的发展走向。
但是退一步想,假使我们不过是无法回溯的代码,但是未来依然有无数种重组组合。虽然我们无法干涉过去,但我们能轻微地调整现在和未来。
毕竟“机器”也是有自己学习的能力的,这便像薛定谔的猫,我们无法预知最后的走向。即使结局是恒定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预测,干涉,调整和优化我们现在和未来的行为,从而走入在“我们的人生轨迹中”最为“完美”的一条道路。